中荷工业电气化对话——进展和挑战

面对全球性的气候危机,欧盟出台了欧洲绿色协议,欧盟27个成员国共同承诺,在2050年实现欧盟碳中和。该目标也进一步转化为荷兰国家政策——在2030年实现减排80%,经济发展电气化,及大幅提升可再生电力应用,这是欧盟绿色协议的重要支柱,也是荷兰国策的重要支撑。

工业不仅是中国实现减排减碳的重要领域之一,从全球范围来看,推动工业脱碳也是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。而使用可再生电力的工业电气化,可以使很大部分的工业能源消耗实现碳减排。

中国和荷兰都看到了电气化的潜力,并希望站在这个领域的最前沿。目前两个国家都有大型的重工业(化工)园区,其中包含正在进行的涉及电气化的项目。

今年年初,荷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和荷兰创新网络联合3家上述领域的顶尖公司和机构,举办了一场中荷工业电气化对话,旨在分享两国实践经验,深入探讨中荷双方电气化发展路径。

今天,我们来回顾这次对话,学习荷兰现有工业电气化发展经验,共同探讨双方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发展与合作。

荷兰电气化的进展和挑战

Eric Appelman

Brightlands园区业务开发总监

Brightlands位于荷兰林堡,自2012年创建,已引进100多家企业和机构。该园区专注于商业、研究和教育,旨在推动化工产业各类创新技术规模化发展,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相关业务。

园区每天有3000名专业人士,1200名多学生在园区工作或者研究。园区侧重在真正的产业环境中扶持创新技术规模化发展,采用企业化运作,拥有独立财务体系。

创新热点技术包括废弃塑料回收、电气化、生物质原料,也涉及生物制药领域的新颖创新技术,例如,细胞疗法、细胞和组织生长等。此外也包括其他业务。

Eric在化学工程及产品开发领域拥有深厚行业经验,他曾在舟山担任企业涂料开发实验室的负责人,在中国有着美好的回忆。鉴于化工产业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,Eric认为积极减排、保护环境,是不可推卸的责任。“通过电气化转型,我们可以改变现状。这是完全可能的,因为电能拥有广泛的应用潜力,这当然也有挑战——因为我们尚不习惯利用电能。”

那么如何利用电能生产高温热能呢?Eric介绍了Brightlands园区目前关注的技术以及如何将其规模化。他提到,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等离子体技术,其次是冲击波技术,较为传统的技术则包括电阻加热、辐射加热,以及电化学技术。

以冲击波加热技术为例,此项技术利用电能加速气体流动、产生超音速气流,同时加速气流在触碰到壁障时,便会减速。此时,气体分子发生冲撞。但由于分子以超音速移动,无法转向,在此过程中,便会产生大量热能。瞬间产生温度峰值,可达1000摄氏度以上。这一温度正好适用于蒸汽裂解炉的加热需求。

芬兰的一家初创企业Coolbrook是冲击波技术的引导者,也进驻了Brightlands切梅洛特园区。它在园区内建造了与喷射发动机体积相当的装置,用于气流加速、分子冲撞和反应。

“为实现化工产业脱碳,我们必须寻找替代燃烧化石燃料的产热技术。这是完全可能的,一方面电能应用范畴广泛,也可用于产热。但任务艰巨,并不能一夜实现转变。我们需要积极推动新技术规模化,掌握技术的实际应用。我们也不可忽视持续电力供应方面所存在的挑战,特别是可再生电力。不过现有的部分技术也适用于具有波动性的可再生电力供应。如此,便可通过技术的灵活性造福社会。”

目前,荷兰有多家机构正在开展激动人心的项目。Brightlands切梅洛特园区便是化工行业低碳创新技术发展的一方热土

中国电气化的进展和挑战

李抒苡

RMI/落基山研究所 中国工业脱碳项目总监

RMI于1982年创立,是一家专业、独立的非盈利机构。RMI的使命是推动全球能源变革,创造一个清洁、繁荣的零碳共享未来。为此,它通过开展综合全面的分析、识别重点措施,与各利益相关方开展合作,推动全球能源体系实质性变革,从而实现2030年减排至少50%、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。

RMI在全球关键区域开展工作,包括美国、中国、印度、非洲、东南亚,岛国等。通过与企业、政策制定者,社区和非政府机构合作,识别并规模化推广能源系统转型解决方案。它肩负着两大任务——一方面是驱动低碳转型,RMI关注零碳电力、零碳建筑、零碳出行、零碳工业;另一方面是催化市场应用,也就是推动数据透明、气候融资、技术进展,能力建设。

RMI中国启动于2012年,是受国家能源局管理的唯一国际非政府组织。作为最早开展中国零碳发展研究分析的机构之一,其目标是加速中国迈向零碳目标。2019年,RMI曾发布了一则名为《中国2050:一个全面实现现代化国家的零碳图景》的研究报告。本次对话中,李抒苡就化工行业电气化,介绍了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。报告分析指出,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技术角度,中国都有望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,并对不同行业的零碳解决方案潜力进行了梳理。

目前,中国实现零碳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如下:第一大挑战是资产设施年轻化,这在转型过程中会带来搁浅资产风险挑战;第二个挑战是目前中国的生产仍高度依赖煤炭,这不仅涉及化工产业,也包括水泥、钢铁,铝等;第三大挑战是现有商品成本敏感性高,由于减排行业所需的颠覆性技术目前成本仍旧较高,这给脱碳解决方案的经济可行性提出了挑战。

尽管如此,从技术角度而言,中国化工行业仍可实现零碳发展。就化工行业脱碳而言,RMI的研究表明,电气化是最关键的解决方案之一。这不仅包括燃料电气化,原料电气化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
此外,通过对比和预测,研究指出,通过电气化实现中国化工行业脱碳在经济层面也是可行的。其中,重要因素之一便是绿色电力的成本大幅下降。报告指出,在未来,甲醇生产原料和燃料电气化将成为最具经济效益的解决方案之一。目前,中国在电解水制氢方面已经有明显经济优势。且根据报告的预测,绿氢成本在未来有望大幅下降。这也将进一步带动工业电气化成本的下降,促进工业脱碳发展。

李抒苡指出,尽管中国工业电气化转型从技术和经济层面都是可行的,中国也具备所需资源,但是仍存在需要解决的两大切实挑战。一是规模化,二是如何推动经济化发展。

整个生产链的电气化

Reinier Grimbergen

VoltaChem公司 业务发展首席顾问

VoltaChem在一个合作项目中,将技术发展从TRL 3-5(研究和创新)推向TRL 5-7(试点和示范)。VoltaChem通过与该领域的顶级参与者合作,并与工业和区域集群一起,将这些知识进一步发展为试点和示范,来实现这一目标。VoltaChem采用了一种多学科的方法,将整个价值链结合起来。研发(机构、大学),用户(化学、电力),供应商(子部件、设备和工程)。

作为荷兰国际应用科学研究院(TNO)和VoltaChem公司业务发展的首席顾问,Reinier Grimbergen围绕通过电气化实现化工产业再碳化,即如何通过能源转型,促进化工产业循环发展进行了介绍。

Reinier认为,首先,化工行业将在工业转型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。通过电气化实现脱碳,若不是最重要,也是极为重要的能源转型路径。这高度依赖于全球可再生能源布局、进口及产地调整,还包括例如核电发展等其他要素。其次,氢能将成为工业电气化过程中关键的能源载体和中间体,市场上将存在多项竞争技术。

Reinier提出,绿氢的大规模应用将在2030年后逐渐起步。最后是利用可再生碳进行再碳化。这对材料及燃料行业而言,将是高度颠覆性的技术路径。

总结而言,Volta Chem致力于更好地开展系统研究,开发颠覆性技术,为科研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合作创新平台。根据预测,一些颠覆性技术将在2030年后对整个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

前进的道路

在开放中寻求合作机遇

RMI的中国工业脱碳项目总监李抒苡表示,在推动电气化进程的道路上,国际合作是充满机会和前景的,同行之间的合作和学习便是一个良好的起点。中国企业目前也在不断加强与国际同行之间的合作,向行业内的主力参与者学习国际先进经验,这可以体现在更为有效的目标设置、碳资产管理、以及未来可能的相关政策等方面。

根据清华大学的田金平教授的研究数据显示,工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,目前中国有超2500家国家级和省级园区,贡献了50%以上的工业产出,在经济发展层面扮演着关键角色。如果电气化能够在行业范围内广泛实施和应用,会在节省能源上前景开阔。VoltaChem公司业务发展的首席顾问Reinier补充认为,上述发展情况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关键的,作为世界公民,我们需要意识到对于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。来自DSM China的气候变化和能源高级经理王松涛则表示,中国目前碳市场只囊括了发电行业,预计陆续会有钢铁和建筑材料等七个行业会进入碳市场。

从全球范围内看,推动工业脱碳在实现净零排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中荷两国相关工作的开展也是十分紧要的,必须现在行动起来。

2022年03月10日

联系我们

NYC

New York Office

666 Third Avenue, 19th floor
New York, NY 10017

跳至工具栏